在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要汽車的年代,我們更要注意交通安全,我國仍處于交通事故頻發的階段。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千萬不要肇事逃逸,因為逃逸之后的處罰是更嚴厲的。那么如果我們遇到肇事司機不墊錢不...
肇事司機不墊錢不露面怎么辦
在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要汽車的年代,我們更要注意交通安全,我國仍處于交通事故頻發的階段。而且大家一定要注意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千萬不要肇事逃逸,因為逃逸之后的處罰是更嚴厲的。那么如果我們遇到肇事司機不墊錢不露面怎么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關于交通肇事的一些法律知識,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得到幫助,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報警由交警處理該交通事故案件,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可以向責任方要求賠償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還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精神損失費等。 具體數額根據實際花銷的票據、證據,收入情況,誤工時間,傷殘等級、戶口,當地統計數據,生活水平等計算,計算出的總數在對方車輛交強險限額內的由保險公司全額賠償,超過的部分由肇事方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本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肇事逃逸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 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 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觀上是為了逃避事故責任 逃避法律的追究;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 3、客觀上實施了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為。 肇事逃逸有哪些處罰
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這里所說"責任"是指民事責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賠償責任、法律將該責任確定為推定過錯責任、由于當事人逃逸導致事故現場遭到破壞,使交管部門對事故責任難以認定,首先推定其有過錯,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若其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才可減輕其責任,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舉證責任。 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也就是說,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該規定是對交通事故逃逸人員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將被吊銷駕照且終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論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刑事責任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交通肇事相關問題的詳細解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咨詢律知網,我們的律師將會竭誠為您服務。 |